十载树木十载风,十万栋梁十载雨。他是mg4355线路检测中心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刘昌庚,中共党员,博士(后),上海大学、西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第十二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攀枝花创新领军人才、攀枝花英才、攀枝花市第五批市委直接掌握联系高层次人才和攀枝花市第三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对象,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荣获mg4355线路检测中心科研工作“明德年度先进个人”荣誉。主要致力于大气环境化学和高级氧化技术方面的研究。
积极适应平凡岗位出硕果
2013年9月,刘昌庚同所有刚毕业的博士一样,怀揣着对教学的憧憬、对科研的向往走进了mg4355线路检测中心。辅导员工作的安排让他始料未及,非常迷茫。但他积极调整心态,很快在这份工作中体现出超常的工作能力。
当辅导员期间,刘昌庚通过总结自己求学路上的经验和教训,用心地对待和帮助学生,使得2012级学生毕业时就业率超95%,考研率近20%,全校第一! “我为自己的辅导员工作倍感荣幸!”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洋溢着满足而自豪的微笑,“当辅导员可以快速地了解和掌握学校诸多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也让我迅速地融入了学校工作环境。”
教人为善,师古圣贤,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有计划有追求地度过大学四年时光,提升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自我人格魅力,通过参与各种学校、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交和工作能力,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探索科学前沿,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希望学生能高高兴兴的进入校园,开开心心的走出校园,不留任何遗憾。”这句简单质朴的话道出了老师对学生最深切的祝愿,未来的路还很漫长,但这些话都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诲萦绕耳畔,知识铭记于心。
与时俱进 “弹性”教学受认可
“2013年9月10日教师节,第一次站上讲台的紧张和不安,我至今仍记得。”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非常迅速,为了更好的适应教学工作,他不断向学院的各位优秀教师前辈学习,主动到教室听课,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他积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精心备课,注重教学中的取舍,使自己熟练把握教情与学情;他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引导学生产生疑问,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培育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他常说:“教案是死的,学生和课堂是活的。”他在上课时坚决反对照本宣科,强调在课堂教学时不能只顾自己滔滔不绝,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要对预设好的教案进行灵活变通,让教学设计变得富有“弹性”。通过这些年自己的不断学习和进步,他的教学水平已获得同事和学生的广泛认可。
在谈到教师的责任心时,刘昌庚说:“责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奉献、是一种缘分。真心方能换真情,我们为师者的态度是决定学生成长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奉献是教师职业的传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师生之间的相遇也是一种缘分,珍惜缘分,善待学生就应该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责任。”他还提到,为人师表,应身教重于言教,自身的垂范,会产生比单纯说教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不忘初心潜心科研创佳绩
工作7年间,刘昌庚发表了科研论文2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9篇,中科院1区论文6篇,中科院2区论文5篇;获批国家级、省部级等项目10项;工作的第5年,晋升为教授职称,成为了攀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科研的路上有运气,但没有捷径,我知道自己天资不聪慧,能做的只有笨鸟先飞,多投入时间学习,多沉下心来思考。”最初在攀大的三年,辅导员工作和教学工作占据了他90%以上的时间,但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经常在夜深人静时静心问学、撰写论文和项目申报书等。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刘昌庚连续两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未获批准,自信心不断被摧残,他不断地在想为什么会失败?原因在哪里?这时候自我批判就显得尤为重要,他认真总结不足之处,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哪里跌倒,哪里站起!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经过三年的努力,2016年刘昌庚成功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之后他陆续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等多个科研项目的资助。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是刘昌庚的座右铭,不忘做高校教师的初心,不忘自己对这份职业的初心,不忘自己对科研的初心,将个人价值和攀大梦结合起来,为攀大申硕、更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审/冯陆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