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交汽学院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核心引领作用,坚持育人为本,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发挥党总支核心作用 引领学院科学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党总支的核心指导作用,先后制定交通和实施了《重要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制订和实施,有利地促进了党建工作,加强了党组织在学院建设中的作用。以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目标为指引,在总结学院“十二五”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分析面临的形势,找准存在的差距,确立发展的目标,明确努力的重点,谋划学院“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学院发展指明方向。
|
学院“十三五”规划论证会 |
全面夯实基础 学院实力稳步提升
学科专业布局逐步完善。学院现有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科专业,在校学生1000余人。明确围绕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车辆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开展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院本科教育坚持“立足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区域汽车产业,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汽车专业人才”的办学定位。积极围绕“地方性、应用型”这条发展主线,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狠抓学风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本科授位率达95%,毕业生年级双证率达到100%,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2017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超过16%,车辆工程专业现考研“学霸寝室”。
|
“学霸寝室”8名同学 |
科研能力显著增强。学院获批建设攀枝花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所市级平台1个,主持立项科研项目113项,其中省、市(厅)级16项,立项经费166.7万,共发表发表论文192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49篇,EI收录32篇,出版教材9部,获得专利授权22项。
实践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学院积极落实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016年7月,建筑面积2600m2的交汽实验大楼已投入全面使用。目前学院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000余万元,实践教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下的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学院先后与四川南骏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一汽通用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攀枝花市力行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开展了实质性的人才培养合作。2017年8月,交汽学院(攀枝花市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所)科研团队与浙江省温岭市人才市场管理局、汽车相关零部件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合作意向的达成,标志着交汽学院的产教融合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开辟了校企合作的新领域。
|
交汽学院科研团队赴浙江温岭洽谈合作 |
产教融合下的师资队伍建设常态化。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学院教师赴企业参加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工程背景或行业培训)已形成常态。2015年以来,共组织165人次教师通过培训进修、学术交流、暑假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式推进师资队建设,实现了学院45岁以下教师到企业参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全覆盖。2017年5月,mg4355线路检测中心首个汽车专业企业导师工作室在攀枝花市联合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挂牌,丰富了师资队伍建设内容。
|
汽车专业产教融合启动会 |
产教融合下的学生培养初见成效。在本科专业试点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即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2016、2017届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共有36名毕业生在四川南骏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完成毕业设计,参与校外毕业设计的36名同学的毕业设计题目均来源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科研课题和生产实际,是学院转型发展、产教融合,探索深度校企合作的成功尝试,且已初见成效,得到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
智行讲堂 润物细无声
“智行讲堂”是学院为加强学风建设、积极开展学院第二课堂、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凝炼学院文化而倾力打造的一个专属于学生学习交流的讲堂,于每周六晚7:00开讲。该讲堂从策划到宣讲的一系列工作均由本院学生独立完成,同时邀请了校内外各界专家对讲堂的内容、效果进行指导。
“智行讲堂”以学生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为主导,本着一带多,部分带动整体的思想,在学生身上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自从“智行讲堂”开展以来,我院参加汽车爱好者协会的人增加了,同时还开展了较多与专业有关的趣味活动,如:汽车知识竞赛、车展等。此外,更多的人参加到发动机拆装大赛、智能交通大赛、飞思卡尔大赛中,也越来越多的同学对发表论文、申请专利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智行讲堂”正在不断扩大影响,正逐渐成为学生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
|
智行讲堂 |
(文/图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责任编辑/郑晋维;审核/肖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