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攀大要闻 >> 正文
攀大要闻
2017•以心迎新•系列专题报道— —攀大,“我”来了
2017-09-05            传媒中心      点击数:

攀大,我来了,带着高考还未褪去的余温,带着一段离殇的思乡曲,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来了。驻足陌生而又熟悉的校园,一步一步,我丈量着自己到大学的距离,一言一语,我听到了他们的声音……

镜头一:初识“荧光绿”

十几个小时前,我和父母踏上前往攀枝花的开学之旅,这一路翻山越岭,穿越无数个隧道,经历4个多小时的延误,终于在午夜到达攀枝花火车站。一路舟车劳顿,我们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走出站台的这一路显得异常漫长。这时,一群群“荧光绿”照亮了整个空间。他们热情地接待、悉心地问候,给了我们家的温暖。贴心的“荧光绿”领着我们上了开往学校的大巴车。车窗外已是深夜,偶尔看到零零星星的一些灯光,这里的月光特别姣洁,洒在沿途的江面上,波光粼粼,不知道即将去到的学校是什么样子,内心充满小期待。灯光越来越密,人声越来越鼎沸,终于车子停在了一道大门前,我们应该是到学校了。车门口涌上来更多的“荧光绿”,而不远处还有举着各个学院名牌的“荧光绿”迎接我们的到来,这一刻,我的心暖暖的。一阵大雨又突然袭来,“荧光绿”把我们的行李熟练地搬出,用温柔的问候、关心的语言、切实的行动温暖我们的心间。离早上正常上班还有几个钟头,“荧光绿”带领我们走进会堂休息区,陪伴我们度过在攀大的第一个夜晚。

“荧光绿”的坚守,只为我们的到来

动作麻利的“荧光绿”,让我们为他们点赞

雨中护我前行的“荧光绿”,让我心里暖暖

镜头二:初识攀大

清晨渐渐退影,迎来晨午更替过程中徐徐回升的温阳。我的内心跟阳光一样暖,一样新奇。我找到自己所属的院系,学长学姐们便以热情的眸光远迎着我。他们的工作如火如荼,人群之中,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却可以显然而见他们不厌其烦地解答新生和家长们的各种问题。不少学长学姐主动帮着拎行李,一路谈笑风生。一张张热情的笑脸,一句句亲切的问候,一项项贴心的服务,顿然间让我们近乡情切,也消磨掉了父母之前还担心着我来到攀大的种种顾虑。

正在此刻,校园的直播团队锁定了我。当他们问到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时,我心里那种霎逝的陌生感油然而生,但很快就被这里的热情和平易近人的腔调温暖、感化了。随后,直播团队带领我参观了攀大的一些特色景点,让我对大学的美景镜头一览无余。

高效的院系迎新,让我的注册报到秒成

进入直播的我,亲历了学校的处处风景

直播过程中,我喜遇学校的党委书记肖立军,校长王曙光,副书记胥刚,副校长刘立新、石维富。他们朴素的衣着,和蔼的面容,谦逊的态度,让我们倍感亲切。他们关心地询问有什么困难,鼓励我们对专业学习有需求有意见及时提出,嘱咐我们在攀大不负青春,学有所成,梦想成真。我想,他们是攀大的另一张名片,另一种代言。

喜遇书记,如沐春风

喜遇校长,春风化雨

镜头三:初识“传媒蓝”

校园里,除了一群“荧光绿”,还有一群“传媒蓝”。他们是攀大传媒中心的记者。报到结束后,从会堂路过,我初识了一群“传媒蓝”,在精心设计布置的背景墙前,留下了几张照片,并快印冲洗,小小的照片定格了永恒的记忆。随后,我有幸接受了他们的采访。跟随采访,我不经意的开始了对大学的思考和规划:在完成好大学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多泡图书馆,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校期间考取一些对将来有所帮助的证书,课余生活中选择加入一些社团组织,对大学生活,我充满了期待。

我眼中的“传媒蓝”,用心记录迎新的点点滴滴

镜头四:初识“高级灰”

下车之后,我还注意到了一群“高级灰”,他们引导车辆,疏通人流,维护现场秩序,他们坐镇指挥,铿锵有力,给离家求学的我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风里雨里,炎炎烈日,他们无时无刻不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他们,就是学校的安保人员,在我心里,他们是学校的另一道风景线。

我眼中的“高级灰”,严肃认真,不畏酷热雨淋

(谢恒 刘柯 陈鑫 摄影;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  李怡菲  参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