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攀大要闻 >> 正文
攀大要闻
【攀登四十载】钒品钛质 大美于是
——钒钛学院建设与发展纪实
2023-10-19      钒钛学院            点击数:

201818日,钒钛学院在学校原材料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攀西科技创新中心、检测中心等基础上创新组建办院,秉承“钒品钛质、大美于是”的理念,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具有钒钛学院特色应用型人才,助力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攀西区域经济建设,做好“钒钛、阳光、清洁能源”三篇文章。学院建成至今,在党建工作、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一、师生规模

立足地缘学科优势,引育并举,着力建设一支规模相当、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学院现有专兼任教师108人,其中教授(含其它正高级职称)18人、副教授(含其它副高级职称)3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4人;1人获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省级及以上专家7人,攀枝花市级专家28人,硕士生22人。目前全日制在本、专1555,在读硕士研究生22(含联合培养研究生10、本校硕士学位点2023年首届录取12

二、党建引领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政治建设摆在统领全局的首要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引导和推动师生在理论学习时做到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促使师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学院党委把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到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做好党建引领,服务于有组织科研,成立钒钛协同创新上中下游科研团队党小组;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持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学生第三党支部获评四川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三、学科专业建设

“钒钛+”学科建设服务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全产业链发展,优化学院专业数量和结构。学院目前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采矿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6个本科专业,实现钒钛全产业链覆盖。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个、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Ⅱ类学科1个、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2个、四川省特色专业1个,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1个、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现有材料与化工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3年开始招生。

坚持科技创新“四个面向”的总要求,按照“采选冶材全产业链共进,以材为主”的建设理念,围绕“绿色采选、低碳冶金、高端合金”三大领域,通过学科深度交叉渗透形成更为完整的学科链建设体系确立高品质钒钛原材料绿色选制、含钒钛钢铁材料低碳制备、钒钛复合材料集成应用、高端钛合金精密加工、含钒钛固废资源化利用五大学科方向。

确立了“科学研究-学科竞赛-教研教改”的内涵式专业建设路径。建院至今,学院承担纵向科研项目218项,立项经费合计41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40项,横向项目145项,合同经费约36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713篇,其中高水平论文501篇;获得专利授权264件,其中发明专利106件(含1件涉外发明专利)。获得四川省省级科技成果奖励8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以第一完成单位及完成人获行业协会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学院现已立项省级教研教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5项;建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钒钛磁铁矿冶炼技术”获批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钒钛产品生产工艺与设备”等5门课程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形成《钒钛磁铁矿选矿理论与工艺技术》等钒钛特色系列教材

四、人才培养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全面推行“三全育人”,积极构建“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全员育人机制,深入践行“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社会实践,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学生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100余人次、省级以上创新训练计划140余项、“互联网+”和“挑战杯”大赛国家级奖项11项、国家级A类学科竞赛奖项48项,发表论文176篇,申请授权专利88项,2023届报考研究生录取率达24.6%。学院1团支部入选四川省高校“活力团支部”TOP学子鲁顺毅、乔子鑫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分别获共青团中央和共青团新疆兵团表扬。

探索多维度人才培养模式。与上海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办学,每年选派优秀学生组建成班赴校、所交流学习;与泰丰广华集团、银河化学等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设立“订单班”,共同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五、服务社会

学院拥有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钒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级学科基地26个。教学科研实验室用房面积9000余平方米,实验设备1700余台套,仪器设备总价值超亿元。

聚焦钒钛材料开发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组建钒钛协同创新上中下游团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争取钒钛“卡脖子”领域话语权,显著增强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主办2022年攀西战略矿产资源发展高峰论坛暨学术研讨会议,进一步扩大行业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学院与钢铁研究总院、攀钢集团、攀枝花钢城集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龙佰矿冶、德胜钒钛、海峰鑫、西南钒钛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习就业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依托校企深度合作,学院成功获批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在建四川省首批钒钛先进材料现代产业学院,获批四川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植根攀西沃土 产教深度融合 培养钒钛特色应用型人才”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

依托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学院与企业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先后建成了粉末冶金中试生产线、3D打印球形钛粉中试生产线、电子束熔铸及镀钛膜生产线、金属材料及产品表面处理和再制造技术成果转化、耐磨耐蚀金属粉末生产线等生产中试线,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学院进一步加强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能力建设,顺利通过实验室认可(CNAS)资质认证,完成并通过复评审/扩项评审工作。以评促建,不断完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实验室对外服务能力,目前已开发非标方法5

踔厉奋发启新程,笃行不怠向未来。钒钛学院将继续面向国家战略资源,聚焦区域钒钛产业全方位需求,深化“问题牵引—能力导向—校企合作—多育融合”的钒钛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钒钛材料全产业链的应用型一流人才。联合企业推进钒钛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深入推进产学研用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编辑/郑洪艳;审核/蒋志强 方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