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攀枝花大学设立政经系,负责在全校范围内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1988年5月,学校撤销政经系,成立管理工程系、马列主义教研室,并将品德教育类课程划归马列主义教研室。1994年5月,学校建立社会科学系,下设马列主义教研室、德育教研室、法学教研室。2005年9月,学校成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2007年1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与人文社科学院合并。2009年3月,学校恢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为独立的教学单位。2017年9月,学校整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部、通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社科联秘书处组建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2020年6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更名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5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4人,博士(含在读)1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6人次被评为省、市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
一、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
学院党委全面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院主体责任,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立足学院性质、职能和任务,将党建工作贯穿融入学院事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学院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一是坚持强化党建引领,确保党建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严格执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委会制度,将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发挥党组织在重大事项上的把关作用,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落地落实。二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理论学习。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铸魂育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以思想引领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用三线精神铸魂,锻造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思政教师队伍。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三线建设遗址、博物馆,重走成昆线、祭奠铁道兵英烈,与三线建设参与者进行深度访谈、撰写三线建设口述史,真实感受三线建设创业的艰辛、学习三线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组织全体党员走近楷模,到华坪女高学习张桂梅无私奉献和服务人民的高尚精神,到战斗英雄安忠文身边深切感受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坚持守正创新,形成特色鲜明的育人体系
学院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使命,通过聚焦内容供给,创新构建“理论+实践、线上+线下、基地+虚仿”多态化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优标进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强化三线精神的思想引领;通过聚焦融入途径,创新构建三线精神深度融入“课堂+科研+文化+实践+网络”等五大育人体系,编写了《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三线建设之光》《战成昆》《攀枝花英雄•108将》《砥砺奋进铸辉煌》等三线精神育人教材,开发了《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三线精神育人网络慕课,建设了全国首个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三线建设艰苦创业体验式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打造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大田会议遗址、攀钢钒轨梁厂等30多个三线精神育人实践教学基地。强化三线精神育人实效,培养“能吃苦、留得下、用得上”,扎根基层、服务西部、务实创新应用型人才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学院教学改革的显著特色。
学院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铸魂育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立德树人过程一流”思想政治理论课分级递进式教学改革,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大学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索更接地气、更受大学生喜爱的专题式、项目式、体验式的分级递进教学,把传授知识、发展能力与情感交流、习惯养成有机结合,以达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开办方毅·红班旨在培养一批政治素养好、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毕业后有志于从事基层管理服务工作的优秀大学生。
|
三线建设博物馆体验式教学
|
思政课综合实践成果集 |
|
三、集中优势开展理论研究,形成特色鲜明科研方向
学院依托本地丰富的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资源,结合民族地区的特色,整合全校资源,组建了“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研究团队”,打造了“三线精神研究”“三线建设口述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研究”“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三线建设与西南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等多个特色研究方向。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共立项市厅级以上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相关课题50余项,其中,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重大、重点项目3项,省级一般项目9项,市厅级课题41项;出版三线建设相关著作7部;发表三线建设相关论文70余篇;获得市级以上社科成果奖9项。以“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研究团队”为骨干组建的“四川三线建设研究中心”于2022年被认定为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院已经成为全国研究三线建设的重要力量。
四、积极开展理论宣讲,多渠道服务地方发展
选派骨干教师,助推理论宣讲。精心组织学院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参加攀枝花市组织的理论宣讲团,深入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认真开展理论宣讲活动。近年来,学院教师围绕相关专题开展理论宣讲300余次,听众近2万人,在有效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学院联合地方政府组建了“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了三线建设干部学院,推动政府、高校、三线企业共同建设三线课程资源,协助校地联合共建三线精神育人的教学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修游学基地、志愿服务基地等30多个,打造三线精神育人的研修研学和实践考察特色线路6条,实践教学点位30多个,参与申报国家、省、市级爱国主义基地6个。同时,学院还与攀枝花市社科联、攀枝花市文广旅局、攀枝花市民宗委、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等开展科研合作,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三线建设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学院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三线文化沃土,坚持政治建院、人才强院、教学立院、特色兴院、服务彰院,秉持“明德砺志 博学笃行”校训和“博闻修德 哲思求是”办院理念,培根铸魂,凝心聚力,团结一致,踔厉奋发,赓续前行,不断开启建设发展新局面。
(编辑/郑洪艳;审核/朱云生 方青松)